新闻中心

纳米晶跑道型磁芯的纳米晶结构是如何形成的,这种结构对其磁性能产生了哪些关键影响?

  • 发布时间: 2025-07-18

纳米晶跑道型磁芯的纳米晶结构形成过程:

 

初始非晶态制备:纳米晶结构的基础是非晶态材料,其制备采用快速凝固技术。将具有特定成分(如铁、硅、硼、铜、铌等元素)的合金加热至熔融状态后,以快冷却速度使其瞬间凝固。此时原子因来不及有序排列而被“冻结”在无序状态,形成厚度为14-30微米的非晶态薄带。这种非晶结构具有各向同性特点,为后续晶化提供了均匀的基体。


纳米晶化热处理:将非晶薄带置于500-600℃的真空或保护气氛热处理炉中,通过定向控制使材料内部形成晶核并生长。关键在于控制晶粒尺寸在10-40纳米范围内,避免形成完全晶体结构。最终形成由细晶粒(平均直径10-40纳米)嵌入残余非晶相的两相混合结构,这种纳米晶与非晶的共存状态是磁芯性能的核心。

 

纳米晶结构对磁性能的关键影响:

 

高磁导率与快速响应:纳米晶材料的细小晶粒和两相结构降低了磁畴壁移动阻力,使其在高频信号下能快速响应磁场变化。这种特性使磁芯在变压器、电感器等设备中可减少信号传输衰减,提升能量转换效率。


低矫顽力与低损耗:纳米晶结构的低磁各向异性特性使磁芯在磁化过程中所需的外加磁场更小(矫顽力低),同时非晶相的存在进一步降低了低频段损耗。实验表明,其铁损比传统硅钢片低30%-50%,特别适用于高频(如100kHz以上)电力电子设备。


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纳米晶材料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值)可达1.2-1.6T,高于铁氧体(0.3-0.5T)和钴基非晶(0.8-1.0T)。这一特性使磁芯在相同功率需求下可缩小体积,例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块中的电感器体积可减小40%以上。


温度稳定性与机械强度:纳米晶结构的细晶粒和非晶基体协同作用,使磁芯在-50℃至150℃温度范围内保持性能稳定,同时抗拉强度可达1000MPa以上,远高于传统磁性材料。这种特性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环境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网址: https://huoercd.com/news/26.html

联系我们

应急联系方式 :18832562381

手机 :18832562375

邮箱 :18832562375@163.com

地址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经济开发区西城工业区航空航天产业园

版权所有© 唐山霍尔磁电设备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5124926号-1